适应与卓越:在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中取得成功的策略 |
|
立即观看﹕40分钟 |
适应与卓越:在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中取得成功的策略
急剧上升的通货膨胀和迫在眉睫的全球经济衰退对营销人员产生了巨大影响。 预算更加紧张,领导需要看到更可衡量的营销ROI,同时拉新或者获客成本越来越高。 在本次讨论中,SAP大中华区客户体验解决方法首席专家Ivan Min,与国内储能领先出海品牌EcoFlow全球品牌官网DTC部门负责人Simon Wang和Concentrix+Webhelp数字解决方案和运营负责人Wenliang Wu,共同探讨营销人员如何调整策略以克服资源限制。 这包括对Martech的有效应用,通过提升营销自动化程度来提升效率,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进入点播间,了解:
- EcoFlow如何应用营销自动化MA平台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客户互动,从而确保业务持续增长
- 了解Concentrix+Webhelp从咨询方视角对数据驱动营销的理解和洞察
- 如何在不同市场侧重触达客户,多个渠道营销如何有效融合
- 从提升个性化客户体验的角度,讨论如何有效建立品牌喜爱度和忠诚度
- 从营销运营的角度探视AI和Martech结合的重要性
立即观看
大家下午好。 我们接下来这个session呢是普通话40分钟,那么我将会和这个EcoFlow的Simon,还有这个来自于Concentrix的文良,我们从三个角度来探讨一下数字化营销,也就是平台,然后策略,然后运营。好,那么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来自于SAP的客户体验CX的负责人,我在这个领域大概有二十多年了,然后呢,先后有在不同的解决方案公司都呆过,那么接下来把时间交给EcoFlow的Simon。 大家好,我叫Simon,我来自EcoFlow,目前在EcoFlow负责整体的DTC业务,分为三个模块,运营模块、Marketing模块和产品以及研发模块。然后在marketing模块会更多关注eDM、Marketing Automation,和Loyalty Program。 来,文良。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Concentrix的文良,负责在客户体验这个领域的数字化的方案和交付。 那么,Who is Concentrix?简单先做个小广告,我们Concentrix是一家专注在客户体验这个领域的专业的一个服务公司,我们在Gartner、Forrester、Everest全球的这种专业咨询的这些机构里边,是把我们放在客户体验和数字营销这领域全球领导者的这样的一个位置。 那么我们在全球有差不多五十个国家,有四十多万的员工给我们的全球的客户提供非常专业的用户体验的服务。 我们中国的团队有几个使命,第一那是当然服务我们中国本土的客户,第二就是这种MNC或者是全球化的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的这个营销方面的运营。 那么第三个呢,也是我们很看重的,就是我们中国的一些品牌的出海营销。 那么,有很多的这样的这个各行各业的一些翘楚,比如像华为、荣耀、OPPO、小米、一加、TCL、创维,还有像比亚迪、极客等等,很多很多很成功的这些出海的品牌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和他们非常紧密的合作。今天是非常荣幸,能够和在座的各位非常卓越的marketer们一起去交流和学习,谢谢。 好的,谢谢文良,文良的这个阐述呢,其实也是我们想表达的一个观点,就是现代的数字化营销,如果你还是走以前老的这种传统的思路,可能你发现了没办法落,当你有了一个基础的我们叫做Martech的平台以后,你必须要有非常清晰的营销策略,这是我们自己甲方要一定想清楚的。 其次,你离不开一个非常专业的运营公司咨询的这个服务,没有这两点,你的Martech可以买的很好,可能你用了25%的功能都不到,所以这个是我们今天一个topic的重点。 那接下来这个问题呢,我想问一下Simon,就是现在的这个环境呢,其实大家都知道,就是流量红利的时代已经过了。那么我经常见到CMO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现在拉新成本越来越高,怎么去做这个事情? 那么EcoFlow也很有意思,我大概2年前就跟这个CMO在聊的时候呢,其实当时他们所处的那个发展的阶段和他们要做的事儿,他们是有非常清晰的战略的。 可是再过2年后,为什么他们突然就决定了跟Emarsys合作来做这个事儿呢? 那么我再去看他的网站的时候,发现已经有很大的一个不同,我相信他们的战略在发生变化。 那接下来呢,我想请这个Simon你来讲一讲,就是应对这样的一个我们看到的这种所谓的挑战,但是似乎这个疫情又带来一些好的东西,后疫情时代视乎又带来了一些忠实的客户,所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这些所有的因素集合在一起以后,这些挑战或者是机遇,对于EcoFlow来说,你是怎么来看你的出海业务的这个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者是你有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或者你看到的是正面或负面的,是机遇还是挑战?请你谈谈自己的分享。 Okay,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的话,近几年的经济下行趋势和疫情带来的整体是下行的,一个大家所知道的既定情况和既定现实。 那么在这个既定现实和外部环境的压力下,实际内部会有一些压力,体现在内部的话,其实就是你需要更高的折扣来打动用户,对外部的市场竞争环境会变得更为激烈,因为其他的竞争对手也会采取类似的价格策略来跟你去竞争。 内部呢,你的各种各样的营销投入会占比会增加,更高的广告投入,更高的售后费用,更高的物流费用。比如在疫情期间,我们的物流出海,我们的那个柜子和船舱都会非常的贵,所以这些成本都在2022年、2021、2019到2022年之间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那内部实际上因为EcoFlow在2022年有一个比较高的增速,所以这些增速实际掩盖了在2022年的这些所谓成本的增长。 我们在今年实际上更多维度上是意识到这些成本对公司发展的影响,所以我们会有意识的在内部去做这些降本的动作。 比如我们在站的团队,他们会做很多advertising的AI项目来去应用更多的AI模型来帮助我们去更好的跑广告,然后能帮助我们去拿到更精准的用户,提升我们的ROI,最终广告费用占会下降。 对应的在海外的物流仓储,我们也会去寻找当地的更便宜的、更优质的仓储服务商,在包裹自己的业务的本身体量在增长,你可以用你的规模化来去argue更低的价格来实现内部的降本增效。 然后内部呢,我们也去做了很多组力结构的调整,然后包括像我的DTC团队也会从一开始的只有运营开始拆分成为运营、中台和后台的研发和产品竞力支持,对,这是我们做的一系列的调整。刚才您也提到了说您在之前和我们CMO也见过,在那个阶段我们可能更加的关注的是不同的事情。 实际上从我的视角来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这个企业的初创期,它更关注的是潜在用户的获取率,在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我怎么样去拿到更高的更多的潜在用户,然后把它转化成为我的实际购买用户。 那也就到了第二个阶段,实际上是品牌的一个起量期。在起量期的阶段,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这个已获取的潜在用户它的转化率怎么提高,转化率提高可能就是线下的那个B2B2C怎么提高,线上DTC又怎么提高。 然后第三个阶段,实际我们会更加关注整体的Life Time Value,也就是你已经有了足够的用户沉淀之后,你要做的事情实际是我怎么去让已购买的用户再次购买我们的产品,或者说我怎么去挖掘这些已购买用户更多的价值。 然后再到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大概处在第三个、第四个阶段的交界点。第四个阶段是更加关注整体品牌的健康,整体你品牌的声誉。 大概从这四个阶段,然后这四个阶段实际两条主线,销售主线跟品牌主线,销售主线一开始会比品牌会高一些,大概在第三第四阶段中间的时候,品牌主线会逐渐超过销售主线,成为我们更关注的一个要点。 OK,我刚听到这个降本提效,首先就是谈到成本的一些控制,那么我们知道在所有的Martech里面呢,Marketing Automation是在营销这个领域是提效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也知道,其实我们EcoFlow应该主要的市场还是在北美,就是美国和欧洲做起来的,那你怎么去看待MA这样的一种Martech的技术,在整个的我们说这个成熟的这种市场,也就是说通过打价格战可能没有那么有效的情况下,品牌忠诚度更有效的情况下,它的一个应用或影响。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实际上Martech它是一个工具,怎么使用它是人的问题,我们的策略怎么样更贴合Martech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刚才提到的一个大背景,因为你需要降本,你需要增效。 Martech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再结合你的专业的Strategy输入之后,能够帮助你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快的方式去获取新用户,以及去做用户留存的方式。 比如说我们在前端获取用户的手段当中,应用的AI,应用的灵活分层和在后端实际用户流程维度上边去根据用户跟我们品牌的互动,来去了解他真真正正对什么样的东西感兴趣,然后去推送给他,对应更喜欢的内容和产品,来提高最终的转化率。 那实际上你最终提高的是Customer Life Time Value,你降低的是Acquisition的那个成本。对,我们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做的。 OK,我觉得我觉得非常的清晰了,其实MA的这个定位是在你整个的战略里面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其实另外一个很有兴趣的话题,我也想这个探讨一下,就是到底是独立站还是平台,还是双轨。 因为现在平台也不仅仅是AWS的,我们知道在TikTok,还有在拼多多,包括Shein他们都开始做的这个时候,那么针对EcoFlow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单价比较高的这样一个特点,那我们到底是坚持独立站DTC的这个战略,还是说也在考虑这些已经起来的这些平台上也去做一些发展。就你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考虑的? 首先一个品牌,他在刚开始创建的时候,考虑的第一要义是我怎么活下去,那也就是我这个产品目前最适应于哪个平台,你可能卖得最好,我就卖那个,他不会有这么多的考虑。 而到了中期,他的业务体量逐渐变大之后,他会有一个念想出来,就是我要做品牌,我要做用户,我要做这个存量用户的运营,他就会开始去找什么样的平台更适合做用户、做存量、做复购,那一定是DTC,因为这是一个唯一的渠道,你可以真真正正拿到用户信息和用户产生直接交互的渠道。 那一个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他只要越成熟,DTC的占比必然会越高,我认为这个极限值应该是大概在30%左右。一个成熟的品牌,它会在30%的销售额左右。而DTC另外一个非常核心的优势,是他有更高的毛利边际,他可以供应更多的利润。 所以不论是做任何产品或者是品牌的公司,他只要是能够to C的,DTC一定是他的出海业务当中没法儿绕过去的一环,如果他想做一个成功的品牌的话。 OK,我觉得这个跟我最近3年我一直在见品牌出海跨境独立站的,我见到的基本上CEO、CMO对DTC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点,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到。 一个是数据,如果你说你没有数据,你做数字化营销做MA,那是不可能的,你永远是把钱花在打广告上面。 第二个我谈到我听到了一个用户运营,尤其是存量客户运营。所以如果我们现在的竞力还一直在说匿名用户群体营销、DMP这些,那不是MA领域的事情。 那么好,接下来我这个问题我就要问文良了,就是作为Concentrix这样一个在全球非常领先的这么一个客户体验,或者是营销运营的这种服务提供商。 那么关于这个数据驱动,数据驱动营销,或者是以数据驱动或以客户为中心的,就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一个数字营销最新的这种理念,你是怎么来怎么理解或怎么解读的。 从你过去服务于客户的一个经历来看。 也确实是,尤其在当前那种比较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还有很多这种地缘政治的一些不确定性等等。其实很多的我们的客户,像刚才那个Simon也讲到,有一些目标降低增效了,我们很多的客户其实可能有这种不确定性也好,或者更长的一个挑战也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呢,都会有这样一个诉求 – 降本增效。但怎么去,尤其在营销的领域怎么去实现这个? 可能我分享两点,第一个就是刚才您讲的这个数据驱动,我其实在可能几年之前,那还是在有这种流量红利的那个时代,那时候流量一直在增长,获客的成本相对也比较低廉,那很多的这个Marketer呢,可能是在用一些,可能用直觉驱动的这样的一些营销的手段,其实可能也会效果很好,因为流量一直在涨,是吧? 但是呢,随着这个流量见顶,不管是这个中国也好,还是全球的话,就是流量慢慢的见顶,增长非常的缓慢,然后获客的成本也不断的在增加,那么原来相对比较粗放型的这种营销的手段呢,可能就已经是越来越难以为继了,所以就必须更好的去利用这些数据,各种各样的一些渠道里边去积累的这些数据,能够真正的呢,能够对这个用户或者客户能够一个全方位的一个洞察,那必须说能够真正的看到这个客户,想客户之所想,供客户之所需,那么也为这些客户提供他们能够感兴趣,而且经常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一些内容、手段等等,这样的才能真正的去说赢得这个新的客户。 另外一个呢,可能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是说能够维护好这个老的这些客户。 那么这是其一,关于这个数据驱动。另外呢,就是我也想再分享,就是说关于这个渠道,这种多渠道或者全渠道的这种协同,因为用户也是有越来越多的这个触点,还有这个接触点变越来越复杂,那单一的这样的一个渠道,其实很难让我们看到客户真正的所有的行为,他的偏好,这个很难有一个很全面的一个视角,所以必须是在各个渠道,第一呢,能够给用户传递consistent的这样的一个message,比如说我们的品牌等等。 另外一个方面呢,可能根据不同的这个渠道的特点,能够给用户来真正的发送和他关系很密切的一些个性化的一些信息。 所以是这两方面,一个是这个数据驱动,一个是全渠道的这种协同都是非常的至关重要。而像我们这个Emarsys,其实要把这个都做好的话,要做到的这个数据驱动的Omnichannel的Marketing,一方面呢,就是要有很好的工具,大概像Simon刚刚讲了,关于工具很至关重要的是怎么用这些工具,怎么样去推进像一些营销的一些策略。 这方面的机制我觉得是Emarsys这种工具的长处,以及像我们Concentrix这样的,专门擅长做运营的这样的结合,我觉得是其实可以帮助我们共同的客户提供很高价值的这种。 谢谢文良,那个從MA发展到现在今天,其实如果你离开了客户视图360,那当然我说这个概念大家说CDP,其实你要现在看 Emarsys这样的平台,它是有部分CDP的能力的。 所以有了这个前提基础上,然后你才有多渠道触达的能力,所谓精准的能力,否则你那个精准永远做不到,精准永远不是一个Segmentation的事情,它永远是根据你的这个客户。 那么到底数据有什么东西的?我们的数据一个是画像,注册的时候收的,第二个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你收他的偏好,其次他最大最长来访问你品牌是什么渠道,是你的网站,是你的APP,你必须要有能力把这些行为数据收到。 第三个所有的营销的活动,Email、SMS,你有没有人有能力把他的响应数据收回来,比如说我发给他邮件,多少人是一天之内打开看,有多少人三天之内打开,这个信息非常重要。所有的这些数据汇聚在一起的时候,你就有基础做精准的Segmentation了,然后有个性化互动的基础了。 所以这个是整个我从Martech角度来解读我们数据这个驱动和多渠道营销策略,然后再跟我们Simon刚刚谈到的,在不同的阶段,你可以考虑不同的事情来做的。 那么接下来呢,我想第三个问题呢,我可能会问两位,这个问题呢,实际上其实全球不同的市场,大家一谈数字化营销,第一想到是渠道,其实我第一个想的不是渠道,我想的是策略的问题。 那么我们知道在不同的这种欧美的市场,或者是东南亚的市场,可能渠道不一样,策略也不一样。 那么刚刚Simon谈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点,第四个阶段以后,你开始要关注品牌,那其实这个品牌喜好和品牌忠诚度这件事来说,如果我们要去目标是建立这个品牌喜好,品牌忠诚度,那么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我们怎么样把我们所谓的这个Martech,还有我们的策略,还有我们的运营能很好的结合到一起实现这个目标。 这个请Simon先谈谈自己的想法。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的大,怎么样去做好,我从一个比较细微的点来说,就是说怎么去做LoyaltyProgram,在DTC的这个环境当中,我们这么来回答一下。 首先EcoFlow它是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应该是有超过200万的用户群体,这200万的用户群体他们大概率都会使用我们自己做的IOT的那个APP,所以在这个APP当中,它实际上是会顾客和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和用户会产生大量的交流和关联和交互,这些交互会形成用户沉淀下来的数据,这些数据实际能够帮助我们去知道这个用户更喜欢什么样的场景,更喜欢什么样的用电方式,更喜欢怎么样去应用他的那个产品在什么样的场景当中,那这些东西会反哺回到我们的营销端,能告诉我们用户更喜欢什么东西,在这个维度上形成一个闭环。 另外一点呢,是用户使用这些产品的交互和使用的数据会作为用户的积分体系的积分的体现。 所以你用太阳能板,发更多电,你储存更多的电和你用更多的电,实际上会形成他在这个用户积分体系当中的一个积分,这个积分实际上是和我们的官方商城是连接起来的,可以去兑换一些我们品牌的周边产品和有意思的一些新品的优先体验。 所以实际上我们是在利用用户和我们交互的每一个步骤来去强化他和我们品牌的联系,最终实现整体的Life Time Value的提升。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在DTC的维度上做的和品牌比较相关的一件事情。 当然在更upper funnel的那个漏斗上的我们也会做,但是那个可能就并不是我非常专业的领域,我可能就不在往那边扩展。 Simon他举的这个例子其实是Emarsys很多在全球客户用的非常好,它其实刚才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到他讲到一个观点,就是你把产品卖给客户了,如果你有这种IOT的能力,你是可以把客户使用产品的数据收回来的,这个数据通常不会放到MA里头,它是一个外部数据源,但是它可以用于做你后面的个性化的互动。 这个个性化怎么理解呢?在什么时候该发什么样的个性化的消息给什么样的客户,就这样简单。 他又谈到了一个loyalty management积分的这个事情,那你使用换积分,积分要去最多的话,那你这个信息怎么样Deliver给你的这个consumer呢?这是MA平台要做的,所以他刚才举的这个例子是非常非常经典的,也很多Emarsys全球用得非常好的客户结合的非常好的一点。 所以并不是Emarsys要做所有的东西,Emarsys只是做MA那一块侧重的,接下来文良你谈一谈关于这个话题你的一些感受。 OK,这个其实这个话题刚刚也讲了,话题很大,就上午session也有专门讨论这个话题的,我可能这个分享能从我的一个角度,可能是某一个稍微不同的一个方向吧,那可能从一个用户的这个用户的路径和体验的角度来讲,一方面可能是和marketing有关,一方面可能也和这个服务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有的时候不能单纯地看marketing,那要看客户的lifecycle,marketing这方面,后面的服务其实整个是一个真正的能够看客户的lifecycle这样的一个真正的一个客户整个生命周期。 举我们一个客户的一个例子吧,我们有一个以扫地机器人为它的这个最经典的产品的,也是成功的一个出海的客户,他们一直找到我们的是提的那个诉求,也刚刚Simon提到的降本增效,就是好多品牌都面临这样的问题,那我们也是给他们做了一个评估和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在这个他们的网站上面,他的这种自服务的这个入口啊,是非常不明显。 这个说的是服务呢,其实他们是说一些比如客户遇到一些产品的问题,希望通过一个什么FAQ,troble shotting等等一些这些内容,能够自己去解决他的这些问题,但是这个网站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这个入口。 相反呢,其他的一些比如说email的service,这个livechat,还有这个4080的电话等等,相反的放在很明显的一个位置去,这样就导致第一,客户他有问题的时候,很难在网站上能够帮助他自己去解决,所以就会有complaint有不满。 另外一方面呢,他找不到这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那么只好去找live chat或者是拨打4080的电话,这样呢给这个品牌方造成很多的这种人工客服这样一个成本。 那我们也给他相应的一些改善的这个方案,第一呢就是给他整个的user experience重新梳理了一下,把他的这个自服务的一些内容,第一这个内容放的很好的很清晰明显的一个入口,在他这些FAQ等等这些内容呢,看起来会比较枯燥一些,都像这个产品的文档一样,所以我们从文案的角度给他们做了一个面向客户的这种,或者customer-centric这样的一个简单易懂的这样的几种描述的方式。 另外呢,给他们引入了更多比较creative的像一些手绘的,以及有一些更多的交互的一些形式,也包括提供一些3D建模的产品的动态展示等等,这样的一些更好的这种内容的展现的方式。 这样的话呢,用户可以很容易的去在网站上去解决他的问题,满意度提高了,开心了,那给品牌方其实也节省了非常多的这种人工客服这样的一个成本,而达到这种降本增效的一个目标。 刚刚文良说的这个也非常重要,就是说这个你一直在想的是营销这件事儿,但你有没有想过客户的体验和一些没有解决的抱怨。 我曾经看到一个Emarsys的客户在写了一段comments,他说如果在客户还有很糟糕的这个产品体验的时候,你去给他推送一个升级换代的产品做促销邮件,那个结果是很糟糕的。 其实刚刚文良表达的就是这个,所以MA的数据来源不是仅仅的,我刚刚说的,其实跟你的service系统有关系,都有,这些你都要处理好,你确保你发的那些人一定是现在是愿意享受这个信息,会愿意了解这个信息的。其实这就是还是回到我刚刚说的合适合适合适那几个合适上面。 好,我们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一点热门,就是说人工智能,我们知道现在AIGC这个领域,就是生成式AI是非常非常热的,那么到底在营销的角度,它有什么样的应用场景。 那么我想接下来请两位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一说,文良可以从真正的这个运行,然后这个服务于客户的角度谈一谈这个生成式AI在数字化营销领域的一些应用。Simon你可以从这一个营销者的角度谈一下你对这个AI的期望是什么。我觉得从不同角度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好,文良你先。 AI应用真的是说非常的广泛,而我可能管中窥豹的一种可能也是依据我们一些客户的这个实际的案例呢,大概的分享一下。 比如说我们给一个是医疗行业的一个客户,他是在这个糖尿病,慢病这个领域里面,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的头牌。那我们给他们是构建了一个内容管理的系统,那这个内容管理呢,其实是可以给他分发到不同的一些渠道,有他的网站、公众号、他的这个APP、抖音、TikTok等等不同一些渠道。 但是为了真正做到千人千面,他这些内容是需要和这个客户能够去进行匹配,对这个客户要打什么标签,对于内容也是需要的。我们这个客户的他的内容和知识非常非常的,这个体量非常的大,人工打标签是完全不现实的一个任务,所以我们是引入了一种AI智能打标签个的这样的一个功能,这样和这个客户的一种标签能够匹配那就真正能够send the right message to the right audience, at a right time through the right channel,对吧?这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另外我们给一个化妆品的这个集团的客户呢,也几个AI相关的一些服务,比如说可能现在相对比较常见的就是说用AI的方式给客户进行产品的推荐。那么通过这个AI predictive的这样的一些算法呢,能够去预测哪些用户有可能会流失,那配以相应的一些marketing的一些Activity呢,能够去唤醒那些沉睡的客户,能够去避免这些客户的流失等等。 从内容的角度呢,也是我们和我们的客户一起在合作,去把他的一些产品啊等等做一些3D建模的这样的一些工作,然后制作一些视频的片段,通过AR的形式呢,可以生成很多适用不同渠道的内容,既提高了效率,也生成更多这种有创意的可能性。时间关係,我就不多分享了。 这个话题非常大,其实文良谈到这个还不是单纯的生成式AI,AIGC这个项目。其实在AIGC之前,AI就很热了,在营销领域的应用场景就已经是刚刚他谈到的基于这个客户的360数据做预测模型,预测出来的这个分析,我跟你举一个例子的营销场景你就明白了,就叫产品的购买倾向性。 怎么看呢?过去的历史数据,它的这个网站访问行为,所有的这些都是输入。最后我可以分析出来我的最活跃的客户群,或者花钱最多的客户群,他们倾向的产品是什么。 然后我基于这个产品,我到Facebook、Google上面,打精准的这个广告,我获取的就是这个画像特征的客户,他们到我的网站在个性化展示也是他感兴趣的这个,把这一套一串连起来,你的这个留资率、注册率、转化率一定会非常高的,这也是数字化营销我们现在看到用的比较多的一个场景。 那接下来我把时间交给Simon,从营销者的角度,你谈谈你的一个期望,或者是你希望它是一个怎么样的一种应用场景。 刚才Ivan您提到了有一个方式就是叫购买倾向性,EcoFlow的内部也在做这个事情,要跟我们所有的广告,尤其是转化广告在打过了之后,我们有一个叫做density,就是用户转化倾向浓度的这么一个数值,我们会更多的把我们的广告打给top 10%、20%的用戶,来让他们来实现更高的转化率。 实际上我们这个工具已经在内部run了比较长的时间,那个结果也会比较好,是James那边在做的。另外呢,实际上AI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我基本每天都会使用ChatGPT,你们能看到的我的头像是AI做的,不是我自己拍的,因为没时间去拍,所以直接用AI去做了我的头像。 它会融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的工作,提到的广告,还有我们自己内部在做的很多SEO的工作,我们会把我们自己公司的数据喂给那个大平台、大模型,然后包括我们自己想要做的一些Keywords和Keyword的信息喂给大平台,它会帮我们输出一系列的SEO的article,再通过我们内部的SEO专家的review和调整之后发布,实际上是极大的缩短了我们之前从keyword research,content research,再到user research,最后才能出一篇文章的这个路径,然后也把我们整体的SEO体量扩大到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内。 我们内部在设计维度上也开始在使用AI,我们甚至很多设计素材是直接用AI去生成一张图,再将我们的产品放在这张图上面,基本上不会有任何用户发现它的违和性。所以AI整体上在公司内部的使用是相对比较润物细无声的,但是它已经开始渗透在了Marketing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包括我们在线上的服务、售后,trouble shooting都可以,AI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做得比真实的人还会好。 Okay,谢谢Simon分享,我们之前没有聊到这个话题,没想到这个EcoFlow已经走在前头了。这个实际上有一些经典的营销场景的理论,在数字化营销你们其实都已经实践的很不错了,我稍微讲一下,Emarsys它的一个产品设计的,因为这个是最早呢,它是在Google平台上的,有Google的AI的这个技术,它最早只有一个宗旨,它就说我设计来这个AI,最后是营销者用。 那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Email的,它有一个在Email配置里面,它有一个checkbox叫sending time optimization,就是你在set的这个email campaign的时候你勾不勾的问题,你如果勾上那由这个Emarsys的这个引擎来决定这封邮件发给这个客户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点发出去,大家说原理是什么﹖很简单,分析你过去2年发给你邮件的时候你在什么时侯打开,我就什么时侯发给你,你是一个夜班工作者,你可能你收邮件,打开邮件的时间跟别人正常的就不一样,这个东西大家都很抱有疑虑,其实呢非常非常有用。 第二个,今天Michael在讲的,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叫做email subject的auto generation,我们知道email subject都是很关键的,如果你set的不好,进junkbox或者是打开率很低等等之类的,它现在由AI根据你的email的内容来自动生成这一个subject的。 这就是我举的两个简单的例子,我相信Emarsys在后面还有很多的应用场景。 那接下来呢,我们还有一点时间,那么大概五分钟我们已经过了这个三十五分钟,我们把这五分钟呢,留给我们的这个观众们看看有没有什么一些问题来问我们,无论是你对这个营销策略,还是对运营服务,还是对这个Martech的技术感兴趣,你都可以问,我们看能不能给分享一些见解和观点。. 所以我们今天是没有安排託的,所以这个说明没有人提问是很正常,那我就反正有时间嘛,我就多说两句。就是说这个,从我现在接触这个中国的这一个做营销领域的这个CMO出海我来看,一件事挺有意思的。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去看,就是说这个中国做跨境出海的,它的这个资源能力是非常强的,供应链基本上是自建的,然后呢做的还非常的不错,我曾经遇到很多的这个CEO、CMO他们连营销这个自动化的也是自建,就是比如说自己做email marketing,然后通过AWS service发出去,后头发现当他的会員量到了一定的阶段,到黑五的时候会出问题。 所以他就换了一家很知名的,Oracle也是挺大的牌子,七个月结果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而日发送量在10万的时候,打开率20%,还可以啦email open rate在20%在业界还OK,但是到黑五的时候,它的日发送量到100万的时候,它的打开率降到了1%以下。 当时呢,他在问我的之后呢,他就说你能不能保证你的email的open rate,click rate的这一大堆的rate?第二个又问我第二个非常technical,你们的warm up server在哪里?我说我没法回答你,但是我有一点我可以告诉,如果你的email营销策略是全量发送的概念,你可能就会是这个结果。 第二个,你选择的这个供应商如果没有跟你坐下来认真的探讨email warm up计划,你可能就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其实你选的那个平台如果都是在Gartner、Forrester、IDC里排名leader的,它绝对不会说差别很大,它都很强,那关键是这个run的这家厂商给你提供了什么服务?这个专业的应用云服务公司给你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那么最终你们有没有真正的把这个平台最强的地方都用起来了?如果你选了一个平台,它有最佳实践,你还不接受它的最佳实践,你非要按照自己的这一套搞,那我是觉得你再换一个平台也解决不了问题,尤其是在MA,在数字化营销这个领域。 而这个是我在这3年我见了不少中国跨境电商,但如果 你跟这个海外的这个成熟,比如说欧美的CMO交流的时候,你发现不是这个问题,他们谈到的就跟今天早上我们在看一些这个客户谈到的这个,他们其实谈到的都是这种个性化的体验啊,客户360这种东西,其实你都不用在EDM刷,不要全量发送,你都不会说这句话。 但是在中国这边呢,我们中国的大陆的客户呢,我是见了不少,因为他们有很多的CMO的背景的,实际上他并不是在数字化营销这个领域的,他很多的时候可能是自研能力非常强,然后从自研转过来的,他非常抠这个技术的一个细节,但往往越是这样的一个在Marketing这个领域重视的不是那种流程base的,不像是sales、customer service这种流程base的,他是一个特别强调就是说这个营销策略和你对这个数据的把控的一个理解。 我觉得如果你们把这一点,这个理解到了以后,你们其实用哪一家平台你们都可以看到一些效果,否则的话都会有点问题。当然这个里面可能又涉及到闭环营销,要是不是把分析报表的能力很好的结合到MA工具了。还有一系列很细节很细节的问题,最终就是营销者是不是能拿你这个平台快速的试错,然后试错完了快速看到结果,看到结果以后快速的调整,他有这个能力以后,那你将来的这个营销者的这个营销策划能力,它是一个逐步增长的。 随着你这个平台的使用越来越熟练,你的营销能力越来越强,你的想法越来越多,这我认为是数字化营销真正的精髓,而不是说这个Martech强,这个服务商很强,或者是这个CMO非常牛,我觉得不是,这三个要结合在一起来看这个事。